《BRANDSTAR》| 第一本纸质作品,记录和挖掘品牌创新

本文发布于 2022 年 2 月 11 日。
先通过视频了解我们的作品
《BRANDSTAR》精选收录了 14 家品牌报道
尺寸:185mm*240mm
页数:165 页
为什么要做一本纸质读物?
品牌星球在过去近四年中报道了数百家国内外的品牌,其中不乏一些我们觉得经典且有代表性的内容,但可惜只能借由线上的形式和大家见面。
我们认为这些内容值得以更加有温度、立体和鲜活的方式去呈现,所以纸质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选项——让好内容保持更长久和鲜活的生命力,同时以更具仪式感的方式把内容推荐给大家。
我们也发现,即便今天市面上已经有大量,各式各样的品牌报道,但仍缺少以品牌为维度的内容媒介。国外有《Magazine B》,那中国会有这样的内容诞生吗?它又应该是长成什么样的?
这是我们很早去思考的,我们相信《BRANDSTAR》会是一个新内容的探索方式。
互联网的「快」让我们更擅长捕捉品牌的最新动态,我们总习惯受品牌短期的波动而改变对它评判的眼光。而纸质的输出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一种视角的转变:不断从「当下」的眼光和评价体系中抽离出去,从更长的时间维度去构建对品牌的认知、洞察。
所以《BRANDSTAR》要摒弃的是一时的风潮,去记录不会过时的品牌故事。
如果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能够常读常新,从这些品牌成长和创新的实践中吸取经验,获取新知,这便是我们想传递的价值。
第一本是关于什么内容?
第一本《BRANDSTAR》,也是第 0 期,我们以「重溯」作为主题,包含有两层含义:重塑与溯源。
「重塑」与「星球大会2021」的主题「重塑品牌」相呼应。
我们从过往的报道中挑选不同阶段下正在诠释重塑品牌的品牌个体,其中有海外创新的 DTC 品牌,如 Allbirds 和 Rothy's,也有 Patagonia、Le Labo 这类已经非常成熟,但仍在自己领域做出探索的品牌,以及还有中国本土冉冉上升新品牌的故事。他们都在拓宽我们原本对品牌想象的边界,呈现重塑品牌的各种可能性。
而溯源则是我们站在当下这个承前启后的时间节点上,以品牌观察者的身份进行的一次回溯:对中国新品牌和国外创新品牌成长故事进行梳理和重新编辑,同时在过程中也看到我们自身视角和视野的转变。
但品牌星球自 2018 年以来始终不变的一个方向是——新(Freshness)。「新」指的不是时效的快,而是始终保持视野中最敏锐的部分、去分享新的见闻和洞察。
无论是新锐品牌也好,或是大品牌和 DTC 品牌,《BRANDSTAR》归纳来说是有关品牌创新的故事,以「新」为出发点,不断呈现和挖掘品牌的创新之处。
一些不得不说的细节
裸露的书脊
很多人拿到《BRANDSTAR》会好奇,为什么装订会脱胶?其实是第 0 期的装帧我们采用了锁线胶装的工艺,在书脊侧保留了原样,没有做二次的包裹。
锁线胶装的目的是翻阅时可以把书摊平,遇到大画幅,跨页的图片时会更好地展示。乍一看会以为是脱胶,但细细看会发现像是一本一本的小册子装订在了一起。
一方面《BRANDSTAR》在内容和时效性我们希望可以朝向书看齐,更有收藏价值和质感;但设计和装帧上我们会更偏向杂志,这次也请到了「好多現象」来负责整体的视觉和装帧设计。
《BRANDSTAR》第 0 期分为两部分而展开,一面呈现国内品牌,另一面聚焦国外品牌,代表了品牌星球既立足本土,也放眼国际的视角,最终两者合二为一,目的是带给大家更多有关品牌如何构建和形成的思考,分享海内外品牌的创新灵感和实践。
烫黑和浮雕式的标志
《BRANDSTAR》不仅是在报道和呈现品牌,也在呈现我们自己。第 0 期封面我们以文字烫黑配合击凸工艺来体现品牌星球标志性的 LOGO。
如何获得《BRANDSTAR》
想要购买的朋友欢迎扫码下单(品牌星球会员享有专属 7.7 折福利优惠。对会员感兴趣的朋友可了解👉品牌星球会员)。会员可在详情页内领取优惠劵后下单购买。有任何问题和意见也欢迎大家和我们反馈交流。
《BRANDSTAR》制作团队
出品:赖永锋
主编/统筹:李欣然
策划/编辑:刘一帆
文字校对:何雨庭、齐宇琨、林小猜
视觉/装帧设计:好多現象
图片摄影:米糕
图片设计:刘凯悦
视频制作:刘一帆
特此感谢 14 家品牌对《BRANDSTAR》的图片支持。BRANDSTAR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