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莱雅集团为什么要造「品牌人设」?
此前品牌星球发布过一篇关于美妆品牌科学传播的文章,我们发现即便越来越多美妆品牌开始围绕成分、功效验证和科研背书展开内容布局,但品牌个性和心智在大量同质化信息的冲击下仍然极容易被稀释。
在这一背景下,如何跳出同质化,是许多美妆品牌亟需破解的难题。
而欧莱雅集团的做法,或许为今天的美妆品牌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路径:尽管旗下拥有 30 多个覆盖相近品类的品牌,但仍坚持不懈让每个品牌展现清晰而独特的个性与区隔。
我们观察到,欧莱雅其实内部是有一套「品牌人设的体系」,来支撑这种差异化表达的实现。
01. 欧莱雅中国的品牌人设——没有一个相似的品牌
作为全球第一的美妆集团,欧莱雅中国目前旗下总共有 32 个在运作的美妆品牌,涵盖不同的消费层次和细分品类。
尽管拥有如此庞大的品牌矩阵,且部分品牌在价格和品类上相似,但消费者所拥有的品牌印象却截然不同。
例如,同为顶奢护肤赫莲娜与凯芮黛(Carita),在消费者心中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气质。从小红书的关键词来看,除了「奢华」这一共性,赫莲娜更多与「贵妇感」相关联,而凯芮黛则常被归于「低调」「高贵」等标签。
赫莲娜 VS 凯芮黛
这种差异源于两者在品牌表达上的不同。赫莲娜更为「外向」,代言人包括杨紫琼、王菲等具有文化影响力的女性,整体内容调性也更高调。例如 2024 年举办的「非凡女性盛典」,便邀请了顶级女性科学家、学者、奥运冠军等参与对话,强化品牌立场。
相较之下,凯芮黛的「内敛」体现在其不依赖长期代言人,也鲜少进行高声量的宣传。在内容表达上,品牌更专注于自身的历史和文化基因,突出与皇室和名流的历史渊源,因此更强调「世家」「名流」这样的形象定位。
这些差异的背后,正是欧莱雅在年度发展沟通会上公布的「品牌人设」策略。
品牌人设,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提炼品牌基因、目标人群和产品特性,结合外在形象(如包装、代言人选择)与内在性格(如活动叙事、语言风格),将每个品牌进行拟人化,形成鲜明的个性和形象。
正如欧莱雅中国区副首席执行官马晓宇所说到的,她要求内部在总结和提炼时,「每个品牌都能用一个名词和三个形容词来精准概括」。
通过这种方式,欧莱雅使之庞大的品牌矩阵之下,各个品牌建立起相互的区隔和认知,以防内部「打架」和冲突,也从定位上就避开品牌的同质化。
比如拿近年极为内卷的功效护肤赛道举例,欧莱雅目前旗下就有五大皮肤医学和功效型品牌,以大家所熟知的理肤泉、适乐肤和修丽可举例来看。
三者虽同为专业的功效护肤品牌,且专注皮肤学科和医学技术,但三者在市场策略及品牌人设却截然不同。
其中,适乐肤的「人设」最为亲民和大众,代言人也倾向于选择大众化、亲和力强的年轻明星,贴近日常生活语境,整体对外沟通的语言相对轻松,强调实用性和日常护肤场景;
理肤泉和修丽可在人设塑造则更偏向严谨克制和冷静的风格,其中理肤泉以专业人士背书为核心,语调更偏专业与可信;修丽可则主打系统化、科研导向的内容,通过教育型表达强化其「医学级抗老修复」的高阶定位。
整体来看,三者不仅在价格带上逐级递进,也在品牌调性与表达方式上构建出清晰的分层路径——从日常基础护理,到专业修护,再到高端科研护肤,形成一条覆盖广泛人群的科学护肤梯度。
02. 为什么品牌要讲人设?
1/发挥品牌的「吸引力法则」
品牌人设与人格类似,都会发挥吸引力法则的作用,以吸引力法则来筛选和吸引到与品牌内核共振共鸣的消费者。
以赫莲娜的「黑绷带」和修丽可的「A.G.E. 面霜」为例,尽管两者都以高浓度玻色因溶液为核心,主打抗衰修复,但由于各自人设定位不同,最终会吸引到风格迥异的用户群体。
赫莲娜整体调性偏向奢华,在渠道布局上主要进驻高端商场专柜;代言人选择如杨紫琼、王菲等具有文化影响力的全球女性,进一步强化其高端形象。
在用户沟通上,品牌常聚焦于情人节、520、七夕等情感节点,强调「女性关爱自己」的价值主张,整体面向的正是高收入、独立自主的女性群体,正契合当下流行的「大女主」形象。
修丽可整体形象偏理性与专业,深度绑定医美场景,在渠道上主要布局医美机构;品牌大使多为专业运动员,如马龙、李娜,强化品牌的可信度与专业感。传播上以科普为主,通过《修丽可整全护肤三期》等教育型内容,讲述敏感肌护理过程,持续巩固其「医学级修护」认知。
通过人设的差异化塑造,两大品牌不仅建立了各自鲜明的表达体系,也有效划分了受众圈层。一方面避免了同质化的竞争,另一方面也在不同消费场景与价格带之间形成互补,拓宽了消费场景和人群的覆盖面。
2/帮助统一对内对外的沟通
人设还帮助品牌实现统一表达,一旦确定了「角色」,品牌便能在广告、社交媒体和 KOL 合作中保持一致,避免信息割裂,提升品牌认知度。
以理肤泉和科颜氏为例,虽然两者在部分修复保湿类产品上存在一定功能重叠,但整体品牌形象却截然不同。
理肤泉 VS 科颜氏
理肤泉采用蓝白色调的「医用式」包装,沟通语言亲切、平实,强调专业性和问题导向,塑造的是「医师型」人设,主打解决皮肤问题。
而科颜氏则更强调「妙想奇才」的个性表达,在包装上采用实验室风格的瓶罐,在营销上也展现出更富创意的风格。2024 年中国市场推出的「天生硬骨头」Campaign,不仅策划了极地冰川挑战赛,还邀请素人大爷参与,通过错位搭配,展现品牌独特的乐活精神。
科颜氏 2024 年「天生硬骨头」 Campaign 海报
通过人设的差异,两者形成了在视觉、语言和传播方式上的统一表达,从而使品牌形象清晰且易于识别。
3/赋予内容深度和故事感
最后,确立人设为品牌赋予了故事感,使消费者不再面对冰冷的品牌,而是与一个具有鲜明个性和情感共鸣的「角色」建立联系,从而更容易赢得信任和亲近感。
以巴黎欧莱雅为例,其品牌人设为「一路向上、步步生辉」的大女主形象,围绕这一人设展开的活动传达了女性赋权的故事。正如马晓宇所说,这个形象不像高端品牌那样拥有显赫背景,但她通过每一步的坚定努力,一路向上,她走的「每一步都值得」。
品牌 2025 年妇女节活动正是以「每一步都值得」为主题,通过街头采访、播客和盛典活动,展示了普通女性的成长历程与奋斗故事,聚焦她们的自我成就。
同年,巴黎欧莱雅在戛纳电影节的营销活动中邀请了四位代言人(龚俊、钟楚曦、唐嫣、周也)以及六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电影人,通过她们凭借自身努力走上国际舞台的故事,生动诠释了「一路向上、步步生辉」的人设主题,传递出女性不断向上的力量。
通过将人设与情感紧密结合,品牌不仅拥有了更强的故事性和亲和力,也更容易打动用户,激发共鸣与认同。
03. 写在最后:人设作用是系统性和长期的
1/
回到我们此前探讨的美妆品牌科学传播的同质化问题,其本质在于大家容易陷入到「点和点」的竞争和较量中,但任何相关的传播都不应被视为一项孤立的内容任务,而应从品牌的整体战略出发,回到品牌的核心定位与目标人群,使之在消费者心中形成品牌心智。
品牌人设正是基于整体战略和定位而构建的思考框架与策略。作为品牌定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品牌人设强调的是长期的战略价值和持续影响,而非短期的营销手段。
2/
其次,科学传播本身也可以「被品牌化」。真正被用户记住的,往往不是某项具体成分或参数,而是一个长期出现、具有人格特征与专业可信度的品牌本身。
在欧莱雅的实践中,科研实力并不仅停留在理性的产品参数上,而是通过完整的人设系统,进一步构建出清晰、可信的品牌印象。这样的科学传播不再只是产品层面的竞争,而是融入品牌建设之中,让「讲述科学的独有方式」成为品牌与消费者心智沟通的一部分。
3/
从人设体系中可以更清晰地看出欧莱雅集团在品牌矩阵上的策略——不仅通过收购和孵化补足品类布局、拓展市场空间,也通过差异化的人设设计,明确各品牌的角色定位与目标人群。
这也为美妆品牌的集团化和矩阵化提供了思路。如今,中国的美妆品牌下一个必然的趋势就是集团化和多品牌的矩阵化。
这种基于人设的区分,使得集团在多品牌运作中能更有效地覆盖不同类型的消费者。每个品牌通过自身独特的人设吸引对应人群,既避免了内部竞争,也有机会实现更广泛的圈层和细分场景及用户的覆盖。BRANDSTAR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