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战事升级,瑞幸溯源「原产地」
在国内咖啡赛道竞争愈发激烈、市场趋于饱和的当下,瑞幸又向前走了一步。
9 月 1 日,瑞幸正式发起「就喝原产地节」活动,推出以原产地为核心的产品矩阵。
其中既包含新品阿克苏苹果拿铁,也涵盖生椰拿铁、耶加雪菲美式、茉莉花香拿铁等经典款,以及轻咖柠檬茶、琯溪蜜柚拿铁等现制饮品。
每一款产品均对应瑞幸在原产地的布局:例如耶加雪菲・美式 SOE 小黑杯的咖啡豆源自埃塞俄比亚,生椰拿铁的核心原料椰浆来自印尼邦盖群岛,茉莉花香拿铁中的茉莉原料则取自广西横州茉莉花产区。
在「就喝原产地节」正式发布前,瑞幸已于 8 月底官宣「老朋友」汤唯回归,由其担任「瑞幸咖啡全球原产地倡导人」展开预热,同步推动「要喝就喝原产地」口号的传播。
而本次产地节的主打产品——「阿克苏苹果拿铁」与「苹果C美式」,也成为品牌重点讲述溯源故事的案例。
「甜心阿克苏」的产地故事被搬上荧幕,以一支 TVC 呈现:
世界上有超过 7500 种苹果。
可她好像还是所有水果中,最没有性格的那一个。
直到阿克苏,给了她一颗心。
在这里,她甜得直接,像新疆,美得理所应当。
一年又一年,她乖乖结果。
爱护她,是天山的责任。
照常升起的太阳,随之融化的雪水,这样的昼夜,把心交给了她。
尽管苹果有了心,甜是看不出来的。要靠近,要尝试,要开口。
甜心阿克苏,意料之中的甜。
瑞幸原产地季,要喝就喝原产地
这支短片聚焦阿克苏苹果的「甜」与独特「地理印记」,让产品更富故事性,同时融入更多新疆人文风物元素,进一步拉大与同类产品的差异。
与此同时,瑞幸还合作了近期备受关注来自新疆的脱口秀演员小帕,以及《新说唱2025》年度总冠军、同为新疆人的说唱歌手米尔艾力(SHarK),共同推广「甜心阿克苏」系列产品。
左为脱口秀演员小帕,右为音乐人米尔艾力SHarK
小帕与米尔艾力(SHarK)的地域背景,恰好与瑞幸阿克苏产品的原料产地相契合——既借助合作伙伴的特质深化了产品的地域属性,也依托当下热门的娱乐文化为产品增添话题度与关注度。
此次「就喝原产地节」活动,虽然不是瑞幸首次讲述产地溯源故事,但或许是其近年传播力度最大且最完整的一次原产地内容营销。
早在今年 4 月生椰拿铁推出四周年之际,瑞幸就与脱口秀演员付航合作,进行过一次原产地溯源传播——付航化身「猴儿」在印尼海岛「破壳而出」,成为第一代「瑞幸生椰岛岛主」,与岛民携手采摘新鲜椰果。
这一创意的背后,是 2025 年 3 月瑞幸与印尼邦盖群岛县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将邦盖群岛定为「瑞幸咖啡专属生椰岛」,作为生椰拿铁主要原料椰浆的专属优质原产地,并宣布未来 5 年将联合合作伙伴,在该群岛采购约 100 万吨符合标准的椰子原料。
这也是瑞幸继布局巴西、云南等咖啡豆原产地,以及广西横州茉莉花专属原产地后,在产业链端的又一重要举措。
不过在我们看来,上一次与付航的合作,大众视角更多集中在付航本人及影片创意上,对原产地的关注相对薄弱;而此次 9 月「就喝原产地节」的营销策划,更聚焦产品本身的表达,也将消费者的注意力重新拉回「产品差异化」与「瑞幸在原料及供应链端的投入」上。
回溯本次原产地溯源营销,不难发现瑞幸的产品营销也在迈入新的阶段——从讲「联名」、以「新鲜感」塑造差异化,逐步转向强调「产品品质」与「消费者信任」。
早期,瑞幸凭借快速扩张与高额补贴,给消费者留下「便宜、便捷」的印象,但同时也伴随「品质一般」「快餐咖啡」的评价,甚至在口味上更偏向大众接受度高的「奶咖」与「甜饮」。
自 2020 年起,瑞幸开始发力精品咖啡豆的测试与应用:不仅在福建屏南投产首个全自动智慧型烘焙工厂,还上线「SOE 限定系列」,推出 SOE 耶加雪菲,并明确标注使用埃塞俄比亚耶加雪菲产区的精品级咖啡豆。
此后几年,瑞幸持续强化「原产地季」IP,形成「埃塞俄比亚季」「云南季」「哥伦比亚季」等系列活动,以此构建品牌的品质感与信任感的形象。
瑞幸的小黑杯系列,明确标注使用单一产地咖啡豆(SOE)
如今,随着产品线的拓展,「原产地季」IP 也不再局限于咖啡领域,而是延伸至其他原料产区,讲述更多溯源故事——例如印尼邦盖群岛的生椰原料、新疆阿克苏的苹果。
实际上,「原产地」远不止是一个地理标签,更集中承载着产品的「品质、风味与文化」:一方面,它映射自然风土,代表产品的品质与风味,正如提及法国波尔多葡萄酒,大众会自然联想到其品质与信任感;
另一方面,原产地往往蕴含人文因素,包括当地世代传承的种植经验、加工工艺与制作传统。这让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不仅为商品价值付费,也在为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与文化传统买单。原产地自然地为产品赋予了人文内涵与吸引力。
总体来看,瑞幸对「原产地」的强调,不仅是为了建立产品的品质信任、打造差异化,更是在扭转自身从「快咖啡」到「品质咖啡」的品牌形象。
瑞幸原料对应原产地的传播
而值得关注的是,在我们看来,原产地溯源的叙事,也在某种程度上呼应了瑞幸「中国咖啡,中国叙事」的特色。正如早期的「大拿铁战略」——通过爆款拿铁系列弱化咖啡的「酸」「苦」味,突出更适口的「香与甜」,贴合国人对咖啡的口味偏好。
反观咖啡行业的叙事现状:随着近年咖啡市场升温,SOE 等精品咖啡豆概念逐渐为大众所熟知,但如何讲出「差异化的精品咖啡故事」,仍是品牌面临的难题之一。
瑞幸并未选择仅聚焦单一产地或精品豆的叙事,而是以国人更易理解的「原产地」为切入点,讲述产品的品质与风土人文。
「原产地」概念不仅更易被接受,还替代了「新鲜、自然」等通用性描述,形成相对更具差异化与记忆点的产品叙事。
而除产品叙事外,更重要的是,这一举措也印证了瑞幸多年来在产业及供应链端的布局——品牌正通过「大规模长期订单」锁定优质原料,实现更深层次的成本控制与供应稳定;同时借助「专属产区直采」跳过中间环节,在降低原料成本、保障风味统一性的同时,构建难以复制的供应链优势。
这也揭示了未来咖啡行业乃至茶饮行业的升级趋势——竞争将从「价格竞争」转向「品质竞争」,再进阶至「供应链效率竞争」。
而供应链的深度发展,也在反向影响着消费者手中的每一款产品。极致的性价比、高易得性与稳定的品质,以及更高的产品标准,本质上都源于品牌背后的供应链能力。
对于大规模现代的消费品而言,表面是品牌营销的竞争,内核实则是供应链的较量。BRANDSTAR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