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天地:一个社区品牌的诞生与升级
2025 年 9 月,伴随上海新天地再上新——新天地东台里即将焕新亮相,瑞安房地产宣布新天地XINTIANDI 将从商业项目品牌正式升维为「社区品牌」。
在这样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历经 20 多年的品牌积淀,瑞安房地产对新天地XINTIANDI 品牌的焕新延续了其一贯判断:城市发展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一致的。
随着城市竞争加剧、消费分级重构,人们真正需要的不再是更多购物中心,而是能够感受到归属感和意义感的生活社区。
在战略定力之下,一直在做社区的瑞安此次焕新有哪些亮点?新天地如何从「商业地产运营」走向「社区品牌」?
01. 城市锋面与消费迭代:地产品牌的新时代使命
城市竞争与空间运营进入新维度,根植于城市精神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才能真正服务于生活在城市中更多元的人群。
城市锋面,是新天地发现的最能代表城市精神内涵的所在。所谓城市锋面,是文化杂然共处之地,就像自然界中的交界之处诞生的新生物,城市锋面中的社区,在冲突、碰撞和融合中出现,也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城市精神的内涵。


1. 从购物中心到生活共同体
中国购物中心的数量已经超过 6000 个,但在供给极大丰富的情况下,人们走进商场时的情绪却发生了微妙变化。购物不再是唯一的目的,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深层的生活渴望:在一个空间中被理解、被连接,并能找到归属感。今天的消费者希望在线下空间体验的不仅是交易,而是可以分享故事、创造记忆的场所。
新天地敏锐捕捉到这种转变。在本次品牌焕新中,它不再以「空间运营商」的身份单向输出,而是将自己定位为社区的「共创合伙人」。
这种定位意味着,新天地不只是提供场地,而是主动搭建一个开放而丰富的平台:品牌可以在这里与本地文化对话、与用户共同策划活动;居民与创意人可以实验新的生活场景与内容,通过跨界对话和创意试验,让商业空间成为社会文化发生的前沿阵地。
2. 地产行业的新使命
品牌星球认为,这一举动标志着商业地产的使命正在经历根本转变。过去,商业地产的成功公式是「租赁+流量」:只要引入足够多的租户,带来客流,就能实现收益。但当购物中心趋于同质化、线上零售分流消费、年轻一代追求体验和价值观共鸣,原有逻辑已无法持续。
社区品牌的出现,是商业地产在新消费语境下的必然进化。它要求开发商不再只是空间的提供者,而要成为意义空间与生活方式目的地的策动者——在物理层面提供多元复合的功能,在文化层面激发社群共鸣,在服务层面形成长期陪伴。这不仅是商业策略,更是对城市文化与人文关怀的承诺。新天地用「社区品牌」的身份,回答了当下城市与消费者共同面对的疑问:如何让空间重新成为城市精神与生活创造力的容器。
02. 扎根在地:城市精神是社区品牌的原点
1. 尊重在地文化
「在地文化」早已成为商业地产的高频词汇,但在许多项目中,它往往沦为表层符号或装饰。新天地的选择是更深一层的路径:深扎本地,躬身入局。
瑞安相信,每一座城市的历史与文化都独一无二,而真正有生命力的社区品牌,必须去唤醒这种独特的记忆和情感共鸣。

这种尊重不是简单的「复古」或「复制」,而是理解城市的历史肌理、生活习俗与文化精神,并将其与现代生活方式交织在一起,使社区既有历史的温度,又有当下的活力。
2. 在地案例的实践
在瑞虹的月亮湾,新天地以「蔚冉生长」花鸟市的形式重新演绎传统花鸟市场。这个曾经是邻里社交重要节点的场景,如今被赋予植物美学、当代艺术装置和生活方式品牌。人们不仅能选购绿植,更能在这里参与植物主题工作坊、户外市集,与家人和朋友共享片刻自然,让钢筋森林中的城市人,重新感知「真实生长」的力量。
新天地「蔚冉生长」花鸟市
「东台集珍」项目是另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尝试。东台路原是上海著名的古玩市场,如今通过更新,它被转化为可阅读、可互动的文化体验空空间。墙绘、露天表演和社区讲座,让历史不再是博物馆里静止的名词,而是街角随时可感知的温度。人们在这里散步、驻足,或与陌生人聊起一幅壁画背后的故事,历史文化因此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而在蟠龙,新天地通过「新焺游园」活动,让江南传统节庆文化得以延续。手工制作、节日故事分享和长桌宴席,让不同代际的人共同体验传统节日滋味,强化了社区的归属感与记忆。这不仅是一场节日活动,更是一次文化的再生长:老传统在现代社区的土壤里长出新枝桠。

3. 在地创新的意义
这些案例表明,城市是历史与当下生活的叠加。每一条街、每一块石板路,都承载着独特的记忆。因此,在地创新无法复制,同质化商业模板也无法承载不同城市人们的情感需求。
根扎得越深,枝蔓才越有营养——新天地的在地策略正是通过深度理解和参与当地文化,让社区品牌不仅是物理空间的聚合,更是城市精神的延续与未来生活的引领。
03. 社区品牌战略:新天地的三重升级
城市化新阶段,瑞安把「新天地XINTIANDI」战略升级为社区品牌。首先坚持瑞安一直贯彻「超复合社区」理念,不做单一商业、单一住宅,而是商业、住宅、办公、文化生态的全面融合,以及始终做好公共空间打造。
在新体系下,原以「天地」命名的六大项目即日起统一更名为「新天地」,包括武汉新天地、重庆新天地、岭南新天地、瑞虹新天地、虹桥新天地、蟠龙新天地。「新天地」不再仅代表商业功能,而是作为综合社区品牌,全面提升统一性与生态协同力,通过空间、内容、服务层面的有机更新,开启更多社区生活可能。

以上海新天地社区为例,即将新亮相的新天地东台里,毗邻翠湖六期住宅和太平湖公园,在 6500 平方米的全景天幕下将开放式街区与盒子商业巧妙结合:街区的开放感与社交氛围,为品牌和消费者创造了灵活的互动场景;盒子商业则提供了全年稳定的运营环境和多样业态布局。这一混合形态不仅容纳零售、餐饮、娱乐,更融入文化艺术展览、城市节庆活动和亲子教育等多重功能,成为集购物、体验、交流和创意于一体的城市新地标。


此外,新天地还注重空间的可生长性——无论是公共广场的临时市集,还是屋顶花园的艺术展演,都预留出让社区参与者自由创造的可能。空间不再是被动的载体,而是具有生命力的城市有机体。
在内容方面,新天地强调「让内容自然生长」而不是单纯「造内容」。自创 IP「新焺游园」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它以「传统即创造」为理念,通过赶集、吃席、听曲、切磋、赏灯五个板块,把中国传统节日从仪式转化为互动体验,人们在赶集的热闹中找到熟悉的情感,在听曲的旋律中感受文化传承,在切磋交流中建立新的连接。这种体验不仅让节日重获生命力,也让社区品牌本身获得了独特人格。
Creative X 大会与 X PART 未来街区实验,则更像是创意经济与城市文化的交汇点。来自全球与本土的创意人、品牌方、艺术家、媒体观察员在此共同探讨城市的未来议题。街头装置、品牌快闪、跨界对话与实验市集在同一空间发生,让社区成为灵感孵化器。新天地不只是提供舞台,而是通过搭建生态,让文化内容与商业价值相互滋养。

数字化是新天地战略升级的第三重关键。新天地通过会员数字平台重塑「附近」,让社区的链接不再局限于线下。数字平台不仅提供活动预告、会员专属福利与服务预约,更开放社区共创板块,鼓励居民和品牌共同提出新的场景想法和体验形式。
数字平台不仅是消费工具,还承载文化推荐、艺术展览预告和创意市集的报名通道,让用户感受到自己是社区发展的一部分。通过这些工具,科技不再是冷冰冰的管理手段,而是赋予社区温度和凝聚力的纽带,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便捷地共享社区生态的成长。
从商业地标到多元生活方式的社区品牌,「新天地商业街区」、「翠湖天地」住宅群落、太平桥历史风貌绿地公园,有机组成了一整个「上海新天地社区」。超越传统购物中心的概念,融合消费场景、文化艺术内容体验、生态环境、全方位生活服务配套,在城市中构建出一个高度融合、自成一体的品质生活社区。

04. 共生共创:新天地社区品牌的行业意义
新天地在超过 20 年的生长运营中,探索出了一套共生共创的社区品牌公式,即「长期主义 + 共创机制」。
长期主义的关键,是尊重历史与创新并重,在「开发性保护」的模式下,找到在地创新的关键锚点。而共创机制,也是品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用跨领域、跨代际、跨媒介的交流与创新,让可持续真正成为一种社区文化与生活方式。

所有的创新实践中,「人」是最关键的。新天地的社区共建者们,也被称为「圈不住的人」——TA 们先锋、敢破圈、热情投入,尝试用极致的价值表达与先锋尝试,探索更多新可能、引领不同生活方式,也是 TA 们的创造力在推动社区的永续生命力。在丰富多样生活方式引领下,上海新天地也从「城市会客厅」进化为「文化与社交目的地」,并进一步引领城市生活方式革新。
新天地则「扮演」一个平台搭建者、生态共创合伙人的角色。以物理空间上的场景融合、内容上的联合发声、会员体系的互通以及跨界营销的创新试验等,共同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社区品牌体验。比如举办 Creative X 大会等,让跨界对话得以发生,支持本土创意力量。新天地有一个自有的文化内容创意平台名为 # Creators 100,不是单方面造内容,而是打造一个让更多创意人有意愿创造、碰撞的平台,构建一个可持续、有共鸣的内容生态。


入驻品牌也会有区别于其他商业空间的运营感受,如萨洛蒙中国区总经理副总裁殷一所言,「在新天地和其他商业空间的最大不同,是品牌有相对充分的叙事自由,而这种叙事也能和周围的场景、资源、人群有机融合,所以也让 Salomon 可以在此生长出来很多新的内容与活动,让我们不是孤立的商业组织,而是更像一个持续创造和连接的活力因子」。
总结来说,对于社区品牌新天地而言,品牌方不是传统地产空间中租赁或交易的一方,而是进入了「社区生态」的一环。品牌方在新天地的「社区」语境下参与共创:基于在地文化与城市精神,以商业、创意、艺术等形式,讲述不一样的故事,真正让社区生活,总有新天地。
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是让生态里的每个人都找到合适的位置与发展空间。就像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独特的位置时,即便在一个外部环境不确定的状况下,自循环的生态也能找到延续的生长力量。新天地的「创意生态」能持续生长,关键就在于激发生态中每个角色对美好生活的更多想象与实践,「突破生活的无限可能」。

从更广泛的行业视角来看,新天地此次的战略升级,也为「地产品牌化」提供了一个战略样本,以一种更加有机、包容的姿态,让社区更有「生命力」,也描绘出新一代社区品牌的模样。
行业启发:社区品牌化的未来图景
新天地的探索对行业提出了多重启示:
• 商业地产:需要从交易逻辑转向意义空间,以更长远的文化和社区价值为导向。
• 品牌方:参与社区品牌不再是选址问题,而是战略协作,进入城市创意生态圈。
• 城市治理与消费者:商业地产转向社区让城市更新不止于硬件,更成为文化与生活方式共建的社会工程。
品牌星球认为:社区品牌化 = 长期主义 + 文化共创 + 服务协同。这不仅是瑞安的实验,更是未来十年中国城市更新可能的方向。
05. 写在最后:让社区成为城市与人的新容器
亚里士多德曾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留在城市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新天地的战略升级,是这一古老命题的现代回答。它让空间成为美好生活的载体,让社区成为文化生长、创意发生的意义空间。
作为诞生于新世纪初上海的海派品牌,新天地的可能性不会止步于上海。正如瑞安新天地行政总裁张斌所言:
社区品牌应该 Bring Place to Life;Bring Heritage to Life。城市是为爱人与朋友而建,而每一个时代都需要新的新天地。
社区品牌不是短期营销动作,而是一场关于城市与生活方式的长期实验。新天地的案例,为商业地产、品牌方乃至城市管理者提供了可借鉴的「有机生长」方法论,也为未来城市提供了想象的边界。BRANDSTAR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