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心」而充,图拉斯开辟充电全场景时代
9 月 10 日,苹果秋季新品发布会开场,大屏上出现了创始人乔布斯的话:Design is how it works(设计关乎其运作方式)。多年来,苹果关注那些「未被说出口的需求」,其极简、直觉化的产品设计深入人心。
比如 AirPods 打开盒盖立即连接,入耳自动播放,摒弃了传统蓝牙的配对操作,体验丝滑。
正像知名设计师深泽直人所说:好设计让人几乎察觉不到它的存在,却总是不经意间带来舒适与便利。
如今,远程办公、项目制团队使人们的职业身份变得碎片化;多样的消费与休闲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选择。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用「液态」比喻现代生活:充满流动性、不确定性。身处其中,人们渴望「随拿随用」的产品,潜隐的需求等待被关照。
在此背景下,日常的充电行为也在悄然变迁。图拉斯敏锐捕捉到了这一点,正发力从「隐性需求」切入生活。
01. 全场景「随心充」,一个就 GO
置身于「液态」的当下,几乎每个人、每一天都要不断转场:
除了家和办公室,上班族需要时常外出参与会议、活动;大学生在校园以外,还出没于各种兴趣消费场所;妈妈把小孩送到课外班,自己顺便去附近的商超采购,或在书店坐坐……运动场景更为分散,都市青年可能在不同时段分别去到健身房、网球场、攀岩馆、户外……
图拉斯注意到:需要充电的场景越来越多、切换也愈加频繁。但市面上似乎还缺乏这样的选项:以一款产品完美适配各种场景。
比如:
在厨房打开视频菜谱反复研究,手机突然响起低电量提示音;
约朋友逛街,想背新买的小包,充电宝和线却塞不进去;
伏案专注工作,希望桌面极简、排除视觉干扰,杂乱的充电线又映入眼帘……
再拿转场密度极高的出差来说:
候机时电脑电量告急,从箱子里翻出电源线,却找不到插座;
在酒店,想同时给手机和录音笔充电,又只有一条充电线;
返程前有半天空闲,中途手机要充电时,才发现带的充电宝没电 。
以上种种情形,想必很多人感同身受。要适配所有场景,需要 1 个充电头 + 1 个充电宝 + n 条数据线。深度出差党也许习惯了整理各类充电配件,塞进专门的收纳袋。
习惯并不意味着合理。就像 2000 年代初,「手机、呼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曾是常态;现在一台智能手机即可轻松覆盖所有需求。
对于充电,图拉斯洞察到:真正的隐性需求是在任意情况下都能轻松、优雅地充电,不必管理配件,也无需牵扯任何精力。
在图拉斯看来,好的充电产品应该丝滑嵌入各种场景,消除转场时的摩擦感,让用户游刃有余。「全场景」,是对当下生活方式的最佳回应。
今年 2 月,集充电头、充电线、充电宝于一体的三合一随心充(以下简称「随心充」)上市。它,是图拉斯给出的新解法。
如果使用随心充,日常的充电体验将完全不同:
它既是充电宝,也是充电头
在找不到插座的地方,给电脑充电也不在话下,容量足有10000毫安;
在室内,放下插脚,它额外的 Type C 口可同时充 2 台设备;
自带的伸缩线随用随抽,不用时,拉动即可完全收进本体,桌搭或收纳都清清爽爽;
而随心充的存在感,仅仅是一枚沙琪玛大小。可以把它轻松装进小包,甚至直接挂在手指上,去逛街、聚会、健身、郊游……
尤其让人省心的是:用作充电器时,当手机充了 50%~60%,随心充会同步给充电宝充电。哪怕临出门化妆时才想到充电,完妆前手机就能电量宽裕,充电宝也蓄存了能量。即使出门时手机没充满,随心充用作充电宝也足以应急,人不用干等。真正摆脱「电量焦虑」,拥有说走就走的底气。
「随时随地,一个就 GO」——这是随心充的 slogan,也是它所提供的切实体验。
02. 把简单留给用户
随拿随用、转场丝滑、轻简自如——随心充成功诠释了三合一充电器的最佳形态,因此收获了众多热情而真诚的反馈:
「马大哈忘带线星人的救星」
「给说走就走的旅行加了 buff」
「线长刚刚好,一点也不用弯腰」
「电脑和 ipad 都能兼容!完全不会烫手」
……
随心充的成功,验证了图拉斯团队的方向判断:「全场景」是充电的大势所趋。
自初入充电领域,到如今突破「全场景」,图拉斯经历了 5 年的探索。品牌星球梳理发现:在 2020 年,充电器已相继走过了功能性为主的早期,和 USB 普及的标准化阶段,性能驱动的快充阶段即将接近尾声。
以用户价值为中心,图拉斯团队希望开拓新的想象空间。他们认为:在充电体验中,一定还有用户未意识到、或难以说明的细节尚待发掘。把握这些隐性需求,或许无法带来颠覆性的变化,却能给人们提供可体察的、美好的生活感受。
安全底线与美学高线
早在2020年图拉斯入局充电领域时,就已经初具前瞻性。当时,主流充电器追逐小体积快充,随着手机电池变大,用户希望「充得更快」,充电器功率在此前几年间越卷越高。同时,应用新材料不仅能让充电器充得更快,还可以变得更轻、更小。
然而,由于体积小,散热空间不足,小体积快充在使用时普遍发热明显。充电器发热会加速电池老化,损伤手机内部元件;过热还可能导致起火、甚至爆炸。但如果选择做大体积,产品就失去了便携的优势。
用户最直观的体验是:想拔掉充电器时,手被烫得立马缩回来。
对于小体积快充,除了安全隐患,图拉斯还观察到:即使被充电器烫过手,用户也很难特别留心,使用中由高温引起的不适只会一再重现。
从这一洞察出发,在快充、便携的基础上,攻克发热问题成为了明确的方向。通过提高转换效率,结合创新散热材料,2020 年 9 月,图拉斯首创推出了低温快充充电器——「小冰块」。
图拉斯小冰块
到了第五代,小冰块 Pro 45w 已将充电温度控制在 40℃以内,和手心的温度差不多,远远低于国标规定的 77℃。
圆润、冰透的外观也让它从众多工业风竞品中脱颖而出。受苹果启发,图拉斯追求美学呈现,小冰块的圆角弧线经过多版细致调整,达成了自然和谐的观感。
今年 8 月,据沙利文认证,图拉斯占据低温快充充电器全球销售额第一。
形态创新导向场景自由
低温快充技术已日臻成熟,图拉斯从未停止对用户体验的持续探究。
观察身边同事和焦点用户的状态,产品团队发现:坐班人群在工作中其实频繁外出。城市通勤一般距离不远,也不会一直没有插座,但充电线却容易缠绕,收纳麻烦。
怎样才能让用户轻简出行?他们果断决定:改变产品形态。
2024 年 5 月,图拉斯首创推出伸缩线一体化的 Yoga 充电器。1m 长的线缆备用时藏身在充电器内部,抽拉即出。这款「二合一」(合并充电头、充电线)产品销售火爆,很快收获了大量「自来水」。在与用户的互动中,产品团队对需求和体验的挖掘不断加深。
他们认识到:当下匆忙的日常里,无论白领、学生,还是宝妈、创作者……自由的体验和心灵的宁静,是所有人的共同追求。
图拉斯Yoga充电器
因此,下一代充电产品,需要胜任各种场景,不限于城市通勤、居家桌搭、差旅、轻户外等等,为用户建立稳定的心理锚点,让人随时随地都能自由、安心地使用。
图拉斯坚定了「全场景」的产品进化方向。
这意味着:一方面,新产品必须囊括前代产品的突出优势,比如小冰块的低温高效,Yoga 充电器(二合一)的轻简灵活;另一方面,它需要在场景适配上更加全面,成为「多边形战士」。
在「二合一」的基础上,新产品要突破插座取电的限制,才能满足移动需求。纳入移动电源,「三合一」(合并充电头、充电线、充电宝)成为全场景充电的必然选择。
从二合一到三合一,看似一步之遥,实际却是漫长的打磨。新产品面临许多自相矛盾的难题:怕热的充电宝,要和难免发热的充电器做成一体;插电场景要求充电线够长,但线越长、线卷越大,就不再便携;如果压缩线材的厚度,又可能影响其使用寿命……
产品团队进行了持续的攻坚。他们用隔热材料罩住电池板块,与充电器错位分区,再结合低温技术,完美控制了发热。跟二合一相比,三合一留给伸缩线的空间更小,而插电时线长仍然要体验良好,同时让产品整体保持便携。反复试验后,线材厚度由之前的 1.4mm 被压缩到 1.2mm,经得起 10000 次抽拉测试,成功满足了各项要求。
经过全面的平衡优化,将每个用户体验点做到极致,「三合一随心充」终于顺利面市。
图拉斯三合一随心充
团队相信:「随心充」不仅意味着图拉斯充电产品在形态创新上的突破,更标志着充电「全场景」时代的来临。
充电于生活是小事,但哪怕能提供 1%的增效,图拉斯希望把简单留给用户,把复杂留给自己。
图拉斯三合一随心充
03. 从体验升级到生活提案
成立十余年来,图拉斯面向全球,服务了超过 6000 万用户。以用户价值为中心,图拉斯致力于以创新打造符合未来趋势、代表新生活方式的产品。
早前,图拉斯产品就重塑了手机使用的体验。2021 年由图拉斯首创推出的「支点壳」,让手机能够以任意角度支撑起来,很快火遍全网。支点壳被竞相模仿,开辟了手机壳的新时代。对创作者来说,它不止提升了交互体验,更塑造着新的创作方式。
从支点壳到随心充,图拉斯跨越品类,多次引领业内潮流。其一以贯之的逻辑在于:始终以用户价值为原点,以产品创新关照当下的「隐性需求」,让产品不经觉察地融入日常,为用户提供无需思考、自由流畅的生活体验。
背靠 400+人组成的研发团队,图拉斯实验室掌握无感轴承(Tora-Hold™)、低温快充(Tora-Iceon®)、抗反射(Tora-Coating)等多项技术,仅充电类原创专利就超过 300 项。对专业技术的长期投入,将支撑图拉斯继续积累势能,撬动下一个新的生活方式。
在《为真实世界而设计》一书中,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帕帕奈克提出:设计的首要原则是服务于人。在品牌星球看来,品牌对生活的切入方式,需植根于人本体验的土壤。无论可感温度、可观的美感,还是顺应直觉的「全场景」体验,图拉斯于细微处对用户的理解,正为其构建持续获得正反馈的能力。BRANDSTAR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