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单一品类,裘真为何能定义「植鞣皮」?
在当下商业浪潮中,品牌迭代与品类扩容已成常态。但即便如此,仍有不少品牌选择另辟蹊径,深耕单一品类——Barbour 执着于油蜡皮、BROMPTON 专注于折叠自行车的研发,BIRKENSTOCK 则深耕足部健康鞋床技术,至今仍然几乎是唯一聚焦足部健康与鞋床技术的品牌。
这印证了一个共识:卓越的品牌并非仅以规模制胜,对单一品类持之以恒的打磨、对品牌理念的坚守,同样能成就独特价值。中国包袋品牌「裘真」,在品牌星球看来也是这类品牌中的典型。
在包袋市场追求规模化、快增长的洪流中,不少品牌为了快速复制成功,往往选择简化工艺。但裘真却反其道而行,踏上了一条更慢、更复杂的工艺之路,将目光聚焦在一个小众细分品类——水染植鞣皮。
这种以植物鞣剂鞣制而成的皮革,天然环保且随着使用会形成独特的包浆,但当下而言,无论是市场渗透率,还是消费者认知度,仍未在主流视野中形成广泛普遍的认知。在裘真入局前,国内消费者对这种经典皮料更是知之甚少。
恰逢品牌创立十周年之际,我们在一个温暖的午后,与裘真创始人程宝华展开了一场深入对话。
这十年,不仅是裘真从佛山一间工作室,成长为年营收即将突破 4 亿元的国货女包代表的黄金时期,更是中国水染植鞣皮从无人问津,到逐步建立起行业标准的拓荒之旅。

01. 一块好皮的十年
11 月 15 日,第 38 届金鸡奖颁奖典礼落下帷幕,演员宋佳凭借电影《好东西》二封金鸡影后。在电影中,她饰演的率性洒脱的王铁梅,就背着一只裘真的邮差包;而戏外,作为品牌代言人,宋佳为裘真拍摄的宣传物料亦频频引发关注。
品牌最新短片中,宋佳身背裘真信使系列,穿梭于村庄、湖泊、田野之间——树木的年轮刻着岁月,雨水浸润皮面的痕迹也印着时光。那句「不谈主义,好好经历」的文案,并非空泛表达,而是精准呼应了植鞣皮的特性与品牌理念。
实际上,裘真的品牌根基始终是水染植鞣皮的工艺与技术——在裘真,所有可能性都始于一张优质皮料。

➊ 好皮的「代价」
皮料的采购挑选,被创始人程宝华视为「地狱模式」。一块被标为 A 级的原料皮,经染色处理后可能会浮现隐性伤残,结果只能沦为 C级、D级皮料。这些在供应商眼中无伤大雅的瑕疵,对于没有任何涂层的植鞣皮,却是致命缺陷,只能彻底弃用。
2020 年裘真试水电商后,销量迎来爆发式增长,尤其 2023 年与董洁的合作,更是创下单场直播超 700 万元的销售额,相当于早年一家线下店的全年营收。但流量红利背后,供应链短板也暴露出来——线上订单的爆发式增长让原有供应渠道难以承接,甚至出现因缺货引发的消费者差评。
经历过皮料以次充好、标准错位、缺货等一系列难题后,程宝华毅然决定,不再依赖供应商,而要搭建裘真自己的工厂,把控从挑皮到售后的整条产业链。
皮革厂车间(图片来源网络)
尽管在团队看来,这个决定为时过早,但程宝华相信「供应链是根基,仅靠营销是放烟花,难以持久」。因此在 2023 年初,裘真就组建了自己的皮料生产团队。为快速积累核心数据,品牌一年内光在皮料开发的标准化试验上就付出了 2000 万的试错成本,但也换来了对皮料特性的精准把控。
裘真还在供应链上重投入皮料囤积。目前,品牌仓库中已囤积价值 5000 万元的优质皮料,足够生产价值 3 亿多元的包袋,相当于一年的销量,也由此摆脱原料供应的被动局面。
植鞣皮生产的低效率与非标化,始终考验着团队,但程宝华却坦言「痛并快乐着」。与植鞣皮相伴十年,这份执着早已让皮料成为裘真最核心的品牌表达载体。
在裘真,每块皮料都需经过手工挑选
➋ 以「闭门造车」守护工艺
有了好皮料,还要有好手艺。
植鞣皮本就高度依赖手工,而水染工艺虽能带来独特美学效果,但天然植物丹宁与皮纤维的结合稳定性偏低——加工中一丝偏差,就可能导致整块皮料色花,这让裘真对工艺提出了「零容错」要求。
面对行业内成熟人才稀缺的问题,裘真选择从内部培养。程宝华带着技术团队守在生产线旁,有时为等一个工艺结果熬到凌晨四五点,反复观察、记录、调整,逐个攻破技术难点。他将这个过程比作「养孩子」,过程漫长但底层却藏着朴素的道理:「想让皮料手感出彩,就得给它最好的『营养』」。
每只植鞣皮包袋,都需经过多道工序制成
程宝华还有个特别的习惯:多年不踏入其他皮具店。这种近乎「心理洁癖」的坚持,让他避免被市场风向干扰,宁愿「闭门造车」,也不愿让外界节奏打乱自己的步调。他坦言,中国的制革工艺技术早在 2010 年左右就已超越欧洲,差距多在于欧洲品牌有奢侈品背书带来的高附加值,使欧洲制革厂能采用更细化的工艺进行皮料生产,而国内制革工程师,其实也具备这种工艺能力。
在裘真的工艺纪录片中,技师用手感知皮料的画面随处可见——经验就在一次次揉搓中沉淀。程宝华相信,中国的制作工艺并不输于欧洲,裘真要做的就是「向内卷」,用极致工艺打破「进口皮比国产好」的错误认知。
➌ 时间的馈赠:让包袋成为独一无二的生活印记
植鞣皮的价值,还在于「时间的痕迹」:使用中形成的包浆,会让皮料愈发柔软温润;水渍、油渍等生活痕迹与皮料融合,最终沉淀为独一无二的印记。
斜挎、手拎还是单肩背包,坐地铁还是开车,装着笔记本电脑还是书本,干冷的北方还是温润的南方,喜欢独处还是热衷社交……每个不同的生活习惯选择,都会在包上呈现出别样的细节。「我们只完成了包的一半,另外一半,是通过你的使用去完成。」程宝华的这句话,点出了植鞣皮的核心特性——随时间和使用会产生独特的「养色」效果。
植鞣皮使用后,会产生「包浆」效果
裘真的核心客群集中在一二线城市 25-40 岁的中高端消费女性,她们对品质有要求,也看重产品的情感价值。而用户的真实分享也印证了这份价值:「糙用了八个月,边边角角慢慢染上了温润包浆,像被时光悄悄镀了层光」「手工包没有完全一样的,因为没有一模一样的牛,差异性才是手工包的魅力所在」。
可以说,裘真将一款包交到消费者手中后,而时间与生活则将其打磨为个人专属的作品——耐用性与独特性在此交汇。包袋不再是流水线工业品,而是生活的参与者与见证者。
「生活」「时间」「耐用」成为用户分享的高频词——而这也正是裘真为水染植鞣皮品类在中国包袋市场定下的核心基调。
02. 求「真」:品类与理念的布道
谈话尾声,我们抛出了一个核心问题:裘真十年,最让你骄傲的事情是什么?
程宝华的回答并不意外,是裘真能够成为植鞣皮的行业标尺——「植鞣皮好不好,买个裘真对比就知道」。这句话也是品牌十年深耕的最佳注脚。
裘真经典 hobo 包袋质感细节
➊ 在「没有海」的市场,用真诚搭建信任根基
裘真的故事始于 2014 年底,品牌名称的由来藏着程宝华的初心:最初的线下空间叫做「求真小屋」,寓意在这个物理空间里,以真诚做产品、守初心,后来简化注册为「裘真」,既保留了核心理念,其意涵也与皮料有关。
彼时「植鞣皮」仅是小众文艺爱好者的审美偏好,尚未形成商业气候,程宝华笑称:「那不是蓝海,是没有海」。当时国内 80%以上的消费者都不知道植鞣皮,甚至将其「易脏、渗水」的特性视为缺点。
植鞣皮料色泽温润、可塑性强
但向来「大开大合」的他,偏偏在空白中看到了机遇。程宝华 2003 年进入化工贸易行业,2005 年创业做皮革进口化工贸易,他曾收获千万收入,却也因目睹商场沉浮与人情世故一度陷入抑郁。这段经历让他对「真诚」格外珍视,也让他决心做一个「有态度、不妥协」的品牌——而植鞣皮的天然、质朴,恰好与这份理念不谋而合。
自此,程宝华开启了与植鞣皮死磕的十年。他带着团队一点点做市场教育:打破消费者对植鞣皮「难打理」的认知误区,引导用户欣赏包袋在使用中沉淀的独特纹理。
如今,植鞣皮已成为裘真的核心信念,如同品牌稳定的「性格底色」。「遇山过山,遇水涉水,信仰不可丢」,这句程宝华常对团队说的话,让核心团队十年未变,也支撑裘真完成了从「品类认知」到「品牌信任」的跨越,让植鞣皮开始成为中高端包袋市场的重要细分品类。
裘真成都门店视觉
➋ 每只留痕的包,都是「真实的自己」
从梅花镇制包女工的纪录片,到宋佳出镜的品牌短片,裘真的品牌形象愈发清晰:不急追潮流,坚守手工质感与自然美学。
当下,越来越多品牌将目光投向普通人——人们厌倦了光鲜的精英叙事,更愿看见「大多数」的烟火生活。这种趋势,正呼应了裘真「天然去雕饰」的品牌美学和叙事视角。
程宝华的「终极理想」,是建立一个共识市场:让大众坦然接受植鞣皮的天然特质——皮面色彩的细微不均、纹理的自然差异,都是其独特魅力。为此,裘真从产品呈现到空间视觉、内容表达,都在逐步构建统一的认知语境,引导人们感受植鞣皮的本真之美。
谈及未来 2-3 年的规划,裘真的重心仍聚焦于产品与品类深耕,同时稳步布局头部及省会城市的线下渠道。在流量至上的当下,程宝华的营销思路显得格外克制:等品牌内容更成体系,再放大声量。「有口皆碑才是中国好品牌的最佳诠释」。
梅花镇的「裘真」女工们
➌下一个十年,直面品类竞争与天花板
回顾裘真的关键发展节点,「长远眼光」是程宝华反复提及的关键词。或许正因为这种提前布局的惯性,让他在同行纷纷入局水染植鞣皮市场时,对裘真的韧性充满笃定。
他唯一的担忧,是粗制滥造的产品会破坏行业好不容易建立的植鞣皮认知;而若有更多有实力的品牌秉持真诚做产品,共同做大健康的市场,则是他乐于见到的景象。
2025 年双十一,裘真交出亮眼成绩单:在天猫箱包服饰销售榜、箱包服配爆款 TOP榜等多榜单中均位列前三,GMV 达 2024 年同期的 1.4 倍,超过 60%的同行同层。
数据可喜,但程宝华更清醒地看到潜在挑战:植鞣皮料资源的稀缺性,可能会限制行业长远发展。因此,裘真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已开始筹备丰富产品线,去够下一个天花板。
未来,裘真将拓宽自己的采购渠道,或将向皮具新品类拓展,这十年间在水染植鞣皮领域的工艺积累、对消费者的教育成果,则将成为裘真新品类的信任背书,「通过植鞣皮,塑造了『好品质=裘真』的用户心智,这对我们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03. 写在最后:中国品牌的「质造」样本
从水染植鞣皮这一狭窄切口切入,以皮料与工艺的极致打磨,完成从市场探索到标准制定的跨越——程宝华与裘真的十年,正是中国品牌从「制造」向「质造」升级的缩影:在细分领域掌握标准定义权,方能建立核心竞争力。
「如何做好产品」没有标准答案,但裘真的实践给出了一条清晰路径:以品类聚焦为起点,求深度而非广度,沉淀品牌认知,在同质化市场中建立护城河。
当行业普遍追逐「爆款逻辑」时,裘真回归产品本质,以持续的市场教育将单一品类转化为品牌符号。如今,裘真的植鞣皮已成为品牌最鲜明的符号,也超越了产品和品类本身,成为一种生活态度的表达。而这份态度的核心,正是「真」的理念—— 真材实料、真诚沟通、认真有态度地做事。
这十年,裘真不仅塑造了自身的品牌美学,更推动中国水染植鞣皮形成从工艺规范到消费认知的完整行业体系。
消费回归理性的浪潮中,那些扎根产业链深处、以专业主义重塑品类价值的品牌,终将从市场参与者,成长为行业演进的推动者——裘真的下一个十年,值得期待。BRANDSTAR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