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业史上最大收购案,斯凯奇以 94 亿美元被私有化收购
5 月 5 日,据斯凯奇官方消息宣布,品牌已正式同意被私募投资巨头 3G资本收购。
3G资本是世界有名的私募投资公司,于 2004 年成立,此前操盘过大量经典投资收并购的案例,比如主导过百威英博的并购,并联手过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以 280 亿美元成功收购了美国食品巨头亨氏集团,同时它也是汉堡王和 Tim Hortons 母公司 RBI 的重要股东。
这次合并协议的条款,它为斯凯奇提供了两种交易选择:一是以每股 63 美元提供全现金收购(较宣布前一周的收盘价溢价近 30%),第二种是以每股 57 美元现金加上私有化后母公司的部分股权。
按每股计算,该交易额高达 94.2 亿美元,也是迄今为止鞋业史上最大的一笔收购交易。
官方表示,该交易获得了董事会的一致批准。交易完成后,公司将继续由原董事长兼 CEO Robert Greenberg、总裁 Michael Greenberg 和当前管理团队其他成员领导,继续推进以「舒适」为核心的战略举措。预计收购交易将于本年第三季度完成。
综合反馈和分析来看,这次的收购对斯凯奇来说未必是坏事。
交易完成后斯凯奇将会退市,成为一家非上市公司。而目前它正处于美国关税政策的影响当中,其 2025 年整体股价下跌了 26%。
有分析认为斯凯奇是为规避上市公司的监管压力。品牌在私有化退市后,能更加灵活地制定和执行长期战略决策,以快速应对市场变化。
如今,在关税、消费者情绪疲软和中美关系陷入困境的推动下,动荡的宏观环境或许都加速了该笔交易的谈判。
而就在交易公布的当天,斯凯奇股价上涨近 25%至约 62 美元。
过去一年,斯凯奇的销售业绩表现虽然较为亮眼,但仍不乏许多挑战。
2024 年斯凯奇全年销售额达 89.7 亿美元,创下了历史新高,相较前一年同比增长了 12%,净利润为 6.4 亿美元。
2025 年 4 月,斯凯奇发布了一季度财报,也创下了新的季度销售纪录——销售额达 24.1 亿美元,同比增长 7.1%。
但数字的增长却并未减轻任何负担。在发布一季度财报时,斯凯奇取消了 2025 年的业绩指引,原因是美国的全球贸易政策正在带来经济不确定性。
4 月,美国鞋业经销商及零售商协会(FDRA)致信白宫,要求豁免特朗普所谓的互惠关税,称高昂的关税税率对鞋类行业构成了生存威胁,这封信由 76 个鞋类品牌签署,其中就包括了耐克、阿迪达斯和斯凯奇。
与此同时,在品牌海外最大单一市场的中国,斯凯奇过去一年时间里表现欠佳,不及预期。
在刚过去的 2025 财年第一季度,除亚太地区外,斯凯奇在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EMEA),以及美洲地区分别实现了 14%和 8%的同比增长。
而作为营收贡献引擎的亚太地区销售额则不增反减,下降了 3%,主要原因便来自于中国市场——中国市场销售额同比下降了 16%,是继 2024 年第四季度的销售额再一次出现下滑(第四季度中国市场同比下滑 11.5%)。
不仅如此,从品牌公布的 2021 至 2024 年销售额复合增长率来看,中国复合增长率为负 1%,相较之下,美国的复合增长率为 10%。
但一直以来,中国市场的角色都是斯凯奇海外业绩增长的重要支柱,即便在 2024 年业绩下滑的背景下,中国营收仍贡献了整体销售额的 14%,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
同时,从门店数来看,截至 2024 年,斯凯奇在中国已开设近 3500 家门店,而斯凯奇全球门店数为 5296 家,这就意味着中国市场的门店数量占比达到了总数的近 66%,足以可见中国市场的位置。
在斯凯奇的规划当中,2026 年将达成 100 亿美元全球年销售额目标;同时,中国市场将达成 300 亿元人民币的年销售额。
其中,开拓下沉市场将是斯凯奇中国市场主要发力方向之一。
2024 年,斯凯奇亚太地区最大品牌旗舰店在成都开业,门店面积达到了近 1000 平方米,涵盖休闲鞋履、专业运动、服装配饰等全系产品。
当时斯凯奇接受《21世纪商业评论》采访时说到,斯凯奇在北上广深的品牌影响力已经成熟,一线城市会升级门店,新店则重点开在成都、西安、长沙、武汉、杭州、沈阳等城市。
品牌会更多资源倾向于新一线城市,并下沉到三到五线城市,以「超级大店」作为开店策略。
除了下沉和开大店的策略外,在中国市场,我们还看到品牌在旗帜鲜明地锚定「舒适科技」的战略定位。
和聚焦时尚路线或是专业硬核线的运动品牌不同,斯凯奇一直以「舒适科技」为核心亮点。
比如其主打的科技 Air-Cooled Memory Foam(空气凉爽记忆棉)、Goga Mat 等适用的场景主要是休闲和日常通勤。
2025 年,在其举办的 IP 活动「舒适峰会」上,斯凯奇线下业务事业部总经理、高级副总裁陈孝哲阐述了当前的舒适战略举措:
一、坚持「舒适初心」战略,专注研发高品质鞋服产品,帮助消费者建立个性化健康生活节奏;
二、突破健步鞋、老年鞋等固有标签,以多元化舒适科技产品覆盖全年龄段需求;
三、构建「身心灵同步舒适」体系,在提升产品体验的同时,通过倡导积极生活方式践行社会责任。
「舒适」成为品牌提及频次最高且最重要的词,不仅是在其产品介绍中,也在其消费者沟通的内容上反复传递着「舒适」的认知。
3 月,「舒适初心」的战略就体现和落地到了最新的品牌营销战役上。
斯凯奇与马东联合《人物》呈现了「人生百米」计划,分别和四位拥有丰富人生故事的嘉宾进行交流,边走边聊他们的人生际遇和舒适初心。
可以看到的是,从马东及影片当中的四位嘉宾——退休后成为时尚博主的「北京大妈」、拳馆的创始人展展、看护认知症障碍老人的 90后护士到羊毛毡艺术家,一方面,品牌通过不同人群的人生际遇来表达和呼应其「舒适初心」的内核;其次也可看出品牌在尝试覆盖全年龄段消费者的意图。
和更多聚焦年轻人的运动品牌不同,斯凯奇认为自己的消费者画像,可以是孩子,是 90后,也可以是家庭里的妈妈,抑或是长辈,但他们都有对「舒适」功能性场景使用的诉求。
因此在产品上,斯凯奇聚焦全场景的 「舒适」需求,从运动户外,到休闲逛街、日常通勤等,并形成了从成人到儿童的完整产品矩阵。
而面对这次的收购案,斯凯奇中国官方回复表示,目前不会对斯凯奇在中国的运营有所影响。和海外市场不同,自 2007 年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业务是由斯凯奇美国与中国香港联泰集团在华成立的合资企业来运营。
但从作为海外第一大市场来看,收购后的斯凯奇,仍会把中国作为其增长的重要潜力,同时挑战也不可小觑。 BRANDSTAR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