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洁 2020 Q2 财报:净销售额182 亿美元,中国表现依旧强劲

1 月 23 日,宝洁公司公布了 2020 财年第二季度(2019 年 10 月 至 12 月)的财报。
以下为本季度财报的关键数据信息:
- Q2 净销售额为 182 亿美元,同比增长 5%,低于前两个季度的 7%;
- 净利润为 37 亿美元,同比增长 16%;
- 美妆及保健部门增长强劲,理容部门也实现了略高于分析师预期的增长;
- 中国市场表现持续亮眼,销售额同比增长 13%。
按业务来看,目前宝洁旗下的五大业务线均实现了增长,其中美妆和健康部门增长较为迅速,理容部门也实现了略高于分析师预期的增长。产品创新、高端产品的推出,和适当价格的调整上涨,几乎是各部门实现增长的普遍原因。
宝洁公司表示,提价策略为净销售额贡献了 1%的增长。宝洁公司 CFO Jon Moeller 在电话会议中表示,公司对上个季度的增长感到满意,这个结果证明了宝洁的转型计划正在奏效,宝洁正在通过创新和适度提高价格来为公司继续创造价值。
以下为公布的各业务表现:
- 美妆:净销售额同比增长 7%,销售额同比有机增长 8%。其中,护肤品和个护产品销售额实现两位数有机增长;
- 健康:实现双位数增长,涨幅最大,净销售额同比增长 14%,销售额同比有机增长 7%;其中,个人健康护理产品销售额实现高个位数有机增长。
- 理容:净销售额同比增长 2%,销售额同比有机增长 4%;其中电器类产品实现高个位数增长;
- 织物日用清洁:净销售额同比增长 4%,销售额同比有机增长 5%;
- 婴幼儿女性家庭护理:净销售额同比增长 1%,销售额同比有机增长 1%,增幅最小,增长略低于预期。
按地区来看,Jon Moeller 在电话会议上表示,本季度中美表现依然亮眼,中美为最主要的两大市场。美国市场本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 4%,中国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 13%。
其中,在中国市场,美妆类、理容类和织物日用清洁类增长较为迅速,尤其是美妆类别中的护肤和个护,大中华地区实现了双位数增长,主要来自于 SK-II 和 Olay 两大品牌。
2019 天猫双十一中,这两大品牌也表现突出。双十一当日结束,Olay 和 SK-II 分别位列美妆类目品牌销售额第三和第四。如今,Sk-II 已成为宝洁在中国销售额最大的品牌,年销售额接近 10 亿美元。此前,在 2020 Q1 财报中,品牌星球报道过 SK-II 近年营销上策略的改变。
值得关注的是,1 月初,宝洁宣布收购 DTC 起家的女性个护品牌 Billie,该品牌主要为女性提供脱毛产品订阅服务,以强调「毛发自由」和反对「女性税」为理念,获得女性消费者信任,在网上获得关注。
女性剃毛及个护品牌收购,丰富了宝洁理容类品牌矩阵,这一举动也被猜测是针对联合利华收购 Dollar Shave Club 的防守举措。
2016 年 7 月,联合利华以 10 亿美元的价格把 Dollar Shave Club 收入囊中。之前,联合利华旗下还没有任何剃须刀品牌。而这一收购也把 Dollar Shave Club 和吉列之间的竞争变为了两大快消巨头之间的较量。过去几年中,DTC 男士个护品牌 Dollar Shave Club 对宝洁美国线上市场造成了不小的冲击,2016 年在美国本土线上市场的份额曾一度超过吉列。
而除了布局理容市场外,另一方面,宝洁近年来也在持续通过收购不断完善品牌矩阵,推动企业创新。
近年宝洁收购的 DTC 品牌:
- 2020 年收购女性个护品牌 Bilie
- 2019 年约 1 亿美金收购女性有机个护品牌 This is L
- 2018 年收购针对黑人需求的洗护公司 Walker & Company Brands
- 2018 年 2.5 亿美金收购美妆品牌 First Aid Beauty
- 2018 年收购新西兰天然护肤品牌 Snowberry
- 2017 年 1 亿美金收购个护品牌 Native
实际上,在 2018 年,宝洁就成立了创新投资事业部 P&G Venture(PGV),相当于内部的创业投资团队,目的是孵化和投资新品牌。宝洁大中华区创新投资总裁何亚彬曾在采访中表示,PGV 主要关注五大领域的产品和品牌创新:个人健康、男性护理、个人表现、关爱老龄化,和无毒无害的家庭环境,这五大业务目前是宝洁市场渗透率比较低的领域。BRANDSTAR
0 个评论